10月25日—28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内蒙古19个项目参赛,为历年来最多,其中创新赛14个、创业赛3个、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2个。
本届大赛以“博创引领四十载 智汇赋能向未来”为主题,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和揭榜领题赛4个组别,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7个赛道,全国1721个团队项目进入总决赛。
内蒙古参赛项目包括慧眼识菌数据赋能中国菌迈向产业强国之路、奶牛智能育种生态链、新一代新能源风电塔筒智能巡检机器人等19个,涵盖了现代农业与食品、生物医药与健康以及电力能源等领域,全面展示和体现了内蒙古青年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
当天,大赛开赛,内蒙古博士后团队依次进入比赛。在创新赛区,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博士后余鳗游路演“基于黑茶多糖与黄柿子原浆协同发酵的功能饮品创制”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后马腾参赛的是“慧眼识菌数据赋能中国菌迈向产业强国之路”项目。
“我们的项目主要是通过纯菌种发酵技术,提高五原黄柿子的多酚类、有机酸及类胡萝卜素等功效物质的含量与生物活性,开发营养健康的功能产品,提升五原黄柿子经济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余鳗游说。
大赛期间,还同步举办全国博士、博士后人才招聘、人才项目对接、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和交流研讨会等活动。同时,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参加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
据了解,近年来,内蒙古坚持平台建设与作用发挥并举,创新推进博士后工作,优化完善工作机制,搭建引才、育才平台载体,培养、吸引和使用创新型高层次青年人才和优秀博士后人才;加大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对于新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自治区给予30万元建站启动经费,对出站留蒙工作的博士后人员,给予每人3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对优秀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给予5万元—1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对于新入站博士后人员给予每人每年10万元生活补贴。截至目前,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全区共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90个,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员70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