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会议通知的那一刻,我就感觉到压力了。”尽管黑龙江省大庆市总工会宣教文体部部长夏天已经多次参加工会系统的宣教培训活动,但日前结束的“2025年全省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宣传骨干培训班”,还是让这位工会宣教系统的“老兵”遇到新挑战。
在黑龙江省总工会宣教文体部举办的为期一周的培训中,夏天不仅要和其他学员一起学习一系列课程,还要做一项任务:完成“‘匠心铸魂·工声入心’——‘中国工人大思政课’黑龙江创新实践工坊”中的一个课题。从开班第一天举行开题,到结业式当天进行路演,6个小组的学员们要完成各自的思政引领方案设计和展示。这些平时都做同样工作的工会同仁相互之间“卷”了一次。然而,这次培训带给他们的并非仅仅是一场激烈的竞争……
直面难题
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在“劳模、工匠故事新讲法”“寻找身边榜样”“新业态·新关怀”“工‘网’情深”等11个选题中选定一个题目作为小组路演的主题。它们都有一个和现实工作的难点痛点相关的链接:如何让劳模精神打动Z世代工人?如何让枯燥的工会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活”起来?如何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量身定制思政服务?
培训方案要求,各小组需要将创意转化为可展示的原型,重在表达核心创意和可行性,可以是一个核心故事脚本、一首主题歌、一个系列短视频主题,也可以是一个活动流程图、一张海报草稿。
“我们希望通过有参与性、挑战性的课程安排,激发宣教系统同志的工作活力和热情。”黑龙江省总工会宣教文体部部长杨巍表示,设计这些题目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通过跨身份、跨岗位、跨地域的思考设计,对思政引领工作有一个更加透彻的理解,“期待这些源于实践的选题在路演后变成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也希望这些课上的奇思妙想变成一颗颗种子,在龙江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直言不足
6个小组经过多天的策划、磨合,终于在最后一天的路演中亮出成果。有的小组针对外卖小哥繁忙的工作特点设计了一分钟的思政引领微课;有的小组推出“音乐+思政”宣传模式,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现;有的小组将话剧、三句半等形式融入政策讲述之中。
按照路演方案安排,各小组的呈现必须包括用户痛点与需求分析。“部分思政课内容较为理论化,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导致职工难以理解和接受”“灌输式教学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职工的主体性和兴趣需求,让有些职工有被迫学习的感觉”……6个小组在指出彼此不足之时,还根据讨论结果给出相应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这样的做法值得推广。”佳木斯市总工会宣教文体部部长王雨薇表示,路演活动让大家从“坐下来”讨论到“站起来”实践,深入交流研讨平时工作中的难点,集思广益形成更加可行的实践方案。
直面未来
“今天看到了很多表演、展示,发现原来思想政治引领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蒋宇是来自鹤岗市绥滨县的一名基层工会干部。这位工会领域的“新兵”用“不虚此行”4个字来形容这次的“充电之旅”,通过亲身实践和现场观摩,她对思政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深耕内容创新,让思政引领‘活’起来、‘潮’起来。面对职工思想多元化、需求个性化的趋势,我们要以内容创新为核心,运用新语态、新载体,努力提升思政引领的穿透力和吸引力。”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吴琼表示,下一步,黑龙江省各级工会组织将着眼职工信息获取和表达方式的深刻变革,在发掘身边榜样、提升吸引力、推动广泛参与、加强成果转化上下功夫,积极拥抱新技术、鼓励新表达,通过从“你说我听”到“众说众听”的模式转换,努力探索出一条以职工为中心、技术为引擎、情感为纽带的信息化时代思政工作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