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山东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同志走进菏泽职业学院,双方围绕搭建高质量就业平台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等议题展开洽谈,共同探索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精准匹配新路径,为毕业生搭建高质量就业平台。
近年来,菏泽职业学院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锚定毕业生优质岗位供给,持续探索职业需求导向型育人机制,构建育人就业全链条生态。学院培养出一批批专业知识扎实、技术技能过硬、职业素养优良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成为区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
在山东中杰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焊接培训中心,一场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沉浸式”岗位实习正在进行。来自菏泽职业学院的学生,在企业技术骨干的指导下,系统学习压力容器焊接工艺、特种材料焊接操作等核心技能。企业不仅将焊接理论知识与实操训练紧密结合,还安排学生参与燃气锅炉、储罐等订单项目,让学生在一线的生产实践中积累实战经验,实现从“课堂”到“车间”的无缝对接。这些实践提升了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为其未来精准对接行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为打通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菏泽职业学院与企业共建中杰特种装备产业学院,通过专业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共育、师资共训、课程共担、成果共享的“六共”模式,构建起更契合就业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格局。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袁宗建介绍:“学院推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企业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教师组成联合教学团队,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让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夯实理论基础,又能在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中锤炼专业技能。”依托该模式,学生在求学阶段即可精准对标企业用人标准,有效提升毕业后的就业适配率与成功率。
这一模式的创新实践,显著缩短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近年来,菏泽职业学院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娴熟的实操技能,就业适配度显著提升,迅速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深化人才供需对接,积极开拓就业岗位,推动实现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菏泽职业学院持续深化“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形成“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精准对接、全程服务”的就业工作新格局。今年以来,学院党委书记张庆国多次率队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技术创新成果及人才需求情况,也为学校优化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宝贵参考。
书记校长亲自示范,带动系部负责人、就业专职工作人员、辅导员等全员参与拓岗。菏泽职业学院通过创新访企模式、方式和内容,促进拓岗数量、质量和落实率的同步提升。2024年,学校“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共走访企业494家,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为学生开拓更多就业机会。
“我们不仅要为学生‘找岗位’,更要‘造岗位’。”袁宗建说,“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我们及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反向推动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真正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