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大通区坚持把加快培育乡村人才队伍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做实“引育留用”关键环节,逐步构建起治理人才、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等各类人才并重并用的乡村“人才矩阵”,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广开门路,多元引才,充盈人才“蓄水池”。该区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关于奋力打造新时代人才强区的实施方案》《大通区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等政策,以“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理念畅通引才渠道。创新实施“才聚大通”人才行活动,赴徐州工程学院、淮南师范学院等4所高校举办招聘活动,做到“校地企”精准对接。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深入摸排本土人才和在外人才,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注重从本土大学生、优秀村(社区)书记中挖掘“贤能异士”,2024年通过“乡编村用”计划选拔优秀村(社区)书记2人。用好与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达成的“聚才汇智,笃行致远”等系列合作协议,积极搭建人才招引、交流的平台,开展“2+n”招聘会等活动94场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83人。坚持以乡情乡音为纽带,用好春节等返乡团圆契机,开展青年人才家乡行、在外人才座谈会等活动,引导他们回馈家乡、报效桑梓。
实用为基,精准育才,增强人才“硬本领”。该区聚焦重点产业领域高科技、高水平人才急需紧缺现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次,培训学员535人,认定就业见习基地23个,开发岗位353个。深入推进“乡土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坚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育才模式,与安徽农业大学、淮南市智强农业有限公司等校企达成合作,通过“农技专家到田间”“百名专家团队下基层”等活动,面对面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截至目前,分批次深入田间地头跟班学习600余人次。搭建人才互融互通互学互助平台,联合区人社局等单位共同举办大通区第一届职业技能竞赛,获得相应层次技能认证证书62人,其中技师职业技能证书选手19人,高级工职业技能证书43人。扎实推进“人才学历提升”工程,鼓励支持人才在职进修学历,提高综合素质。与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签订干部人才共建协议,共同策划筹备“长三角研学游”破圈活动,实现人才培育互联,营造尊才爱才浓厚氛围。
优化环境,合理用才,发挥人才“强动力”。该区建立“区挂钩、乡联系、村对接”的三级联动服务机制,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生态。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配套人才公寓200余套,提供暖心安居服务,协同解决子女教育、医疗等“关键小事”。推进实施“人才灌溉工程”,推荐30余名人才申报“50·科技之星”“3361行业名家”“江淮英才”“乡村工匠”等。打造大通干部大讲堂、“窑和”大讲堂等宣讲平台,实施“党课开讲啦”、技能培训等宣讲活动。2024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0余场。将优秀的乡土人才纳入党员发展重点对象,着力培养一批“党性觉悟高、农村经验足、带富能力强、发展思路宽”的乡土人才党员进入村支“两委”班子,优先推荐拔尖乡土人才担任乡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激励乡土人才担当作为。用好科技特派员、种植养殖能手、民间艺人、经营能人等各类人才,组建技术服务队,为种养殖业、乡村旅游等提供技术帮助,赋能乡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