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福州市总工会与交通、邮政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T3出行、饿了么、美团等龙头企业先后建会,福清市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等5个市(县)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联合会相继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进一步加强。
经过前期调研发现,目前福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人员分布上呈现年轻化、学历低、流动性大的特点,以高中及以下学历的20岁~40岁男性为主;劳动关系趋于多元化、非典型化,劳务派遣、外包、众包等形态的非标准劳动关系和非劳动关系普遍存在;在劳动权益保障上趋工时长、参保率低、就业指导弱,超六成职工每周工作时间6天以上、每天工作时长8小时以上。
为此,福州不断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加快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多方协同发力的政策支撑体系、监督执法模式、建会工作模式、劳动争议调处机制等。多部门联合相继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福州市总工会与人社、法院等部门联合推动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建设,在12个工业园区开展“园区枫桥”试点工作,组建1.2万个各级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在园区、楼宇、商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的地区设立诉调工作室,从简从快、就近就地提供劳动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劳动争议仲裁等法律服务。
为进一步加大劳动权益保障工作力度、引导改善收入分配,福州市总工会还联合邮政、人社等部门积极推动落实快递行业集体协商工作,发布邮政和快递服务人员工资指导价位,拟定《2022年福州市快递行业集体协商合同》,提出保障快递员合法休息权利等合同条款,并将一线收派员工最低标准提升,切实打造了维护快递员合法权益的“福州样板”。
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着力夯实工会服务阵地,彰显人文关怀。分批建成400个职工服务e站,设置饮水、充电、阅览、培训等功能区,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决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实际问题。下拨155万元职工之家建设补助,打造87个楼宇、商圈、社区共享职工之家,推动各级工会服务阵地提质扩面。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工会新媒体矩阵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活动信息,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入会方式、简化入会程序、畅通入会渠道。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强度大、意外风险高等问题,探索开展“意外险”等社会保险的补充服务,为3.2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人身意外保障”。
福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市总工会将会协同相关部门,在完善协同运行的工作体系、健全精准高效服务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提升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效能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填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缺漏,引导全社会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