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福建:有“金刚钻”的科创人才,在车间揽上“瓷器活”
来源:工人日报 日期:2021-09-29 浏览

  “第一产业占71.62%、第二产业占18.22%、第三产业占10.16%……”这是近日福建省科技厅公布的福建科技特派员在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比例。多年来持续聚焦“三农”、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科技特派员,如今又有了新去处,他们不再只是“土专家”“田秀才”,也成了“工大师”。


  福建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农业领域科技特派员相比,工业领域科技特派员在服务模式、工作方式方法、发挥作用、政策需求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将在选认新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激发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活力。


  找到需求融合点


  智能调温、防蚊虫、冷感消臭、芳香护肤……在福建省最大的针织品出口生产基地——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传统纺织服装面料就在科技特派员的手中,被赋予了全新的功能。


  据福建省科技特派员、通用技术中纺院海西分院首席专家王忠宝介绍,该院已联合凤竹纺织公司开展了包括锦涤皮芯复合纤维在内的4个产学研项目的研究,科创人才以科技特派员身份入驻车间,以微孔涤纶纤维、希赛尔纤维、凉感纤维等新型纤维研发为重点,帮助企业开发功能性新品20余款,创造新增销售额800多万元。


  包括王忠宝在内的科技特派员以及法人(团队)、工作站,泉州晋江市已经累计选任184个。这一切源于2018年,晋江率先出台的将科技特派员覆盖到工业领域的政策。


  “一手挖掘科技特派员技术优势,一手对接产业转型发展需求,我们努力寻找与当地产业技术需求的融合点,让有‘金刚钻’的科创人才在车间里也能揽上‘瓷器活’。”晋江市科技局负责人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当地瞄准高性能陶瓷材料、石墨烯材料、集成电路与半导体、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卡脖子”技术,推动科技特派员走近产业、走进企业车间。2020年以来,累计促成321项成果落地转化,合同金额达6.1亿元。


  全产业链服务


  如今,“晋江经验”正上升为“福建智慧”。福建致力推动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从第一产业拓展到第二、第三产业,开展全产业链创业和技术服务。


  记者从福建省科技厅了解到,福建聚焦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围绕传统产业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以需求导向,健全“订单式”需求对接机制和“菜单式”服务供给模式,选优配强科技特派员及团队。


  此外,福建还加大团队科技特派员和法人科技特派员的选认比例,鼓励支持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服务团队,促进创业和技术服务向研发、生产、加工、检测、流通、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延伸覆盖。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优质创新资源整合和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科技特派员将职务科技成果、专利优先优惠转让给所服务的企业,支持通过技术入股和成果转让等方式,与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据悉,福建设立了1亿元的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对于带动性强、成效显著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支持。


  数据显示,福建省选认的工业领域个人科技特派员达到了6408人,团队科技特派员达219支共1001人。这些活跃在车间里的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312个,总投资金额达到54.66亿元。


  产学研同频共振


  当科技特派员走进车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在华昂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科技特派员团队负责人、省科技特派员冯少平将一双鞋放进了自动制鞋生产线3D视觉检测设备里,向记者演示科技特派员走进车间后,对企业和车间工人带来的改变。


  只见智慧机器工人通过视觉扫描技术,便完整搜集了鞋的姿态数据。自动喷胶机器人根据数据,在半密封的环境内向鞋的不同部位进行喷胶,而工人只需要手工进行粘合,就完成了制鞋工艺中的成型工序。


  冯少平告诉记者,这是国际领先的休闲鞋制鞋成型智能生产线,单条生产线可解放42名工人的双手。在华昂,共有8条这样的生产线投入应用,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00多万元。


  “科技特派员是聚集创新资源、引进高端人才、赋能产业创新的强磁场。”在冯少平看来,他们走进车间打通了实验室与工厂车间“最后一公里”,让产学研可以同频共振,也为“工大师”搭建了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对接通道。